《青年說》第五十二期
“我對群眾有多好,群眾對咱就有多親”
從弱冠之年到三十而立,10多年的青春奉獻給了邊境管理事業,把滿腔熱血灑在了廣袤無垠的祖國北疆大地上。他就是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銀根邊境派出所民警徐乃超。
“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越是為人民服務的廣闊舞臺。”徐乃超說。
2008年入伍之后,徐乃超一直戍守在內蒙古西部的大漠邊境。2014年,他主動報名參加了中國第二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2019年,部隊轉隸,他選擇繼續留在邊境一線工作,并且主動下沉到基層一線,先后在烏力吉、蘇宏圖邊境派出所,烏力吉邊境檢查站任外勤民警。
2022年初,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計劃在阿拉善左旗銀根蘇木邊境地區組建抵邊警務室,在責任和使命面前,徐乃超毫無猶豫,第一個報名。“向英模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想的層面,更要有做的勇氣。”徐乃超說。
妻子李文娜不僅全力支持他的決定,還一同奔赴邊境一線,正式組建內蒙古首個“戍邊夫妻警務室”,攜手承擔起3145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和103公里邊境線的邊境管理和治安管控工作任務。
警務室設立在了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銀根蘇木查干扎德蓋嘎查,距邊境只有15公里,周邊交通閉塞,方圓三十公里內只居住著8戶27名牧民。
回想起剛到警務室的場景,徐乃超記憶猶新。“記得剛到警務室的那天,老天爺很不講情面,以一場持續了三天的特大沙塵暴迎接著我倆。”沙塵暴過后,屋門被堆積的沙土擋住,徐乃超從窗戶跳出去,將門口足有半米深的沙子鏟走,妻子才走出房門。
五間磚房一口鍋,兩人一狗一臺車,是“戍邊夫妻警務室”的真實寫照。“沒有飲用水,我們就從20公里以外的邊防連隊拉水;蓄電池功率太小,我們就把僅有的電量優先保障夜間照明和手機充電;沒有信號,我們就買信號擴大器,增加信號覆蓋……”風沙大的時候,睡覺前都要戴上口罩,防止被夜晚風沙嗆醒。清晨起來后第一項工作,就是清理室內外堆積的厚厚沙土。
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環境,徐乃超克服重重困難障礙,毅然決然地把根扎在了戈壁荒漠。
71歲的敖云高娃患有老年慢性疾病,幾乎每天都要到銀根蘇木做理療,來回170公里的搓板路,加劇了病情發展。在得知情況后,徐乃超夫婦向上級爭取配發醫療器材,建立便民衛生室。現在,老人的病情有了根本的好轉。
警務室還成立了便民商店、便民圖書室、紅十字救助站、快遞代收點、黨員E站、職工小家,小小的警務室變成了阿拉善左旗北部邊境地區的“文化中心”。徐乃超夫婦也成功完成了由“外來戶”到“自家人”的轉變。
“現在群眾家里有個大事小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我的感受是我對群眾有多好,群眾對咱就有多親。”一年多來,警民聯合開展邊境探查186次,勸返抵邊人員300余人,構筑起了穩邊固防的鋼鐵長城。
參加工作以來,徐乃超榮獲聯合國“和平勛章”、中國維和警察榮譽章,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獲得個人嘉獎5次,去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擔當作為好干部”。今年5月,他被頒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如今,徐乃超依然行走在他摯愛的邊境線上。“未來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向英模典型學習,把熾熱的家國情懷轉化為強烈的使命擔當,把火熱的青春融入祖國北疆。”徐乃超說。
《青年說》第一期:世界滑雪冠軍郭丹丹:“我仿佛找到了第二個使命”
《青年說》第五期:“虎年吉祥物”來了!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拆“盲盒”
《青年說》第七期:從高亭宇到閆文港 歷史性突破背后有“風”相助
《青年說》第八期:走過22個省市區,她看到了中國青年的模樣……
《青年說》第十六期:這位80后研發的中國“芯”,被稱為“開創性進展”
《青年說》第十八期:“沒有什么比盡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價值”
《青年說》第二十一期:科技強農|大黃魚“搬家”深遠海,身價翻了好幾倍
《青年說》第二十三期:科技強農|“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青年說》第二十六期:搞攝影做文創 90后鄉村教師把“城市教育”帶進大山
《青年說》第二十七期:13年,他一直在為做強“中國芯”尋找“好”種子
《青年說》第二十八期:黨的二十大代表丁寧:做更多的事,凝聚更大力量
《青年說》第三十期:愛找問題想辦法,“最帥交警”用雙腳丈量街道
《青年說》第三十二期:“勤能補拙”有沒有科學依據?她的團隊證實了
《青年說》第三十五期:致敬人民警察丨23厘米!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勛章
《青年說》第四十二期:“維修零差錯”,看他如何成為飛機安全“心內科”專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3 by m.alltest168.cn. all rights reserved